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10-26 03:10:30
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

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

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,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,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、步骤和安排等。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教学目标

(一)知识目标

1、了解《国语》的相关知识。

2、读准瞽、瞍、矇、耆、隰等偏僻字的读音。

3、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。

(二)能力目标

1、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。

2、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、深入浅出的特点。

(三)德育目标

培养学生虚心听取批评的情操。

教学重点

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及省略句式。

教学难点

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、深入浅出的特点。

体会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

教具准备

多媒体、幻灯片。

教学方法

朗读法、点拨法、讨论法

教学课时

一课时

教学步骤

一、导入语

舟所以比人君,水所以比黎庶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

唐太宗李世民

二、结合注解,了解《国语》的相关知识。

《国语》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,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共二十一卷,分《周语》《鲁语》《齐语》《晋语》《郑语》《楚语》《吴语》《越语》八部分,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。司马迁说:左丘失明,厥有《国语》。从此一般都认为《国语》乃左丘明所作。由于《国语》在内容上比较接近《左传》,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,所以《国语》又有《春秋外传》之称。

三、教师范读。

四、学生初读课文,给下列加点字注音(学生回答,教师明确)。

召公(shào)弭谤(mǐ)瞽献曲(gǔ)瞍赋(sǒu)矇诵(méng)耆(qí)隰(xí)阜(fù)

五、学生结合注释再读课文、理解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句式。

1、召公谏厉王弭谤

谏:动词,劝说,劝告。(邹忌讽齐王纳谏,)

弭:消除,阻止

谤:公开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

译文:

2、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

目:用眼睛看看,名词用作动词。表示敢怒不敢言。

译文:

3、是障之也

障:防水堤坝,名词用作动词,堵住、阻隔。

4、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

亲戚:古今异义。古:族内外的亲属;今: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。

译文:

5、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

为:治

译文:

(省略句,例子如下

召公告曰:民不堪命矣!

王怒,得卫医,使监谤者。

王喜,告召公曰: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!)

六、结合讲解和译文,学生三读课文,分析内容。

(一)解析第一段内容

1、请找出能体现厉王性格特征的词语,说说厉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虐、怒、杀暴虐凶残、残忍昏庸

2、正由于厉王的行动,导致国人怎样?(从文中找出原句)

谤王道路以目

3、国人莫敢言,是国人真的沉默无语,俯首听命了吗?

没有,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,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,这是高压下的沉默,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。

(二)浏览第二段

本段主要是召公的谏辞。

1、召公对厉王弭谤的方法有何批评?(原文)

明确:是障之也。(随后用了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来说明堵塞言论的危害性。并指出为水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导,为民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宣。)

2、古代天子听政如何广开言路?

明确:直接的:①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②瞽献曲,③史献书,④师箴,⑤瞍赋,⑥曚诵,⑦百工谏。

间接的:①庶人传语,②近臣尽规,③亲戚补察,④瞽、史教诲,⑤耆、艾修之

3、结合本段,说说天子听政为什么要广开言路?

明确: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即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,推行人民认为好的,防范人民认为坏的,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,这是国家生死存亡,治乱兴衰的大事。

(三)浏览第三段

召公如此精辟的论断,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吗?

明确:王不听,于是国人莫敢出言。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

十、讨论题。

结合现实生活,谈谈课文对你的启示。(假如你是一个领导者,面对群众的意见你该怎么做?我们每一个面对别人对你的批评和意见,该怎么做?)

十一、小结全文。

《召公谏厉王》是先秦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名篇。文章描写了周厉王得知人民不满后,不仅不加悔改,而且变本加厉地对人民进行镇压,致使人民敢怒不敢言,终于流王于彘,也从侧面反映出人民力量的伟大,从而揭示出压迫愈重,反抗愈烈的历史规律。更向领导者提出一个真理理:要广开言路,多听群众的意见,听不同的意见,只有这样,才能有利于促进我们学习、工作、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。

十二、作业布置

下课后,请同学给我们提提意见,听听他们对我们都有什么样的意见;回家后,请爸爸妈妈给我们提提意见,听听他们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意见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【教材分析】

本文是由日本作家星新一所写的一篇科幻小说,文章想象新奇,构思独特,结尾留有悬念,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。考虑本文是一篇想象作品,文中留有较多的想象和推理空间,教师处理教材时将推理和想象列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。同时本文所涉及的环保话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,教师处理教材时将课堂内外沟通,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,拓宽学生的知识面。

【教学目的】

1、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;

2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;

3、感受环保的重要性,树立环保意识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对本文事情原因的深入探究。

【教学课时】

1课时。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同学们,在初一年级的时候,我们学过了一篇课文,叫《斑羚飞渡》,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动于斑羚的献身精神,而且告诉我们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。的确,面对大自然,我们人类应该思考的更多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的.科幻小说《喂出来》,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。

二、说说你的准备工作

检查学生的预习:

1、老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,那么现在让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预习准备情况。请大家看看这些生词,大家都注意到了吗?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认读一下。(教师指定学生认读,可以纠正,也可以自己解决)然后让其他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词语。(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词语)

2、文学常识:

本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星新一,大家课外可能已经找到了有关他的资料,哪位学生来简单介绍一下,请注意要抓住他的主要内容。(教师指定学生介绍)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总结。(出示课件)

三、试试你的概括能力

1、概括课文:

大家预习过本文,对课文的情节有一些了解,下面,同学们能否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呢?注意:概括课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。

(教师出示课件,提出几点概括文章的要求)

(本环节要分两步)

教师要灵活指定学生回答。

(可以根据文章的的结构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,然后加以指点)

四、看看你的推理想象能力

1、推理:

课文结尾部分的石头和声音是从何而来?请大家从文中找找可以证明你的想法的句子或者段落。

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证据。

2、想象:

你认为在本文结束后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?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一下吗?

3、教师适当指导推理和想象技巧。

(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)

五、考考你的探究能力

1、探究造成后果的原因?教师力求从课文入手,加以分析,引导学生深入文本。

2、探究主题:力求多样化。

六、露露你的拓展延伸能力

教师要求3、4组学生上台展示课外收集到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和图片,教师适当点评。

(在这个环节中,教师要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讲解)

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控制时间,合理安排顺序。

七、显显你的公民素质

教师在他们展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写出一句宣传语,用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。教师自己示范两句。

八、师生小结

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自己也可以要学生总结本课所得。

九、布置作业

1、以环保为话题,写一篇作文。

2、课后将收集到的环境保护的资料和图片展览出来,供同学们欣赏,最好以这个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3

第一课时

一、指导朗读、理解课文

1、自读课文,了解课文大意

[板书课题]

井底之蛙

[出示生字卡片]

检查读音。

二、读课文,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

1、想一想,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,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?

2、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?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?画出相关的句子,谈谈你的认识

3、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,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?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

4、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?

三、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,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

1、提问: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,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,尽情的夸耀

2、谁愿意告诉大家,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?

3、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?

[板书]

“井底”、“大海”

4、指板书小结: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。

5、同学们讨论一下,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,容易满足的人

四、指导朗读,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

1、放幻灯及教学录音。

你最喜欢读几句,读给大家听听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指读课文

二、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

三、表演“井底之蛙”,进一步体会寓意

1、假如你是青蛙,来到海边之后,你会看见些什么,你会想些什么,说些什么?

2、带上头饰即兴表演,大家评议。

3、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

4、小结: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,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,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。“井底之蛙”是一个比喻,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、自以为是的人比做“井底之蛙”。通过学习这篇课文,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四、对比古文,体会文言文的韵律

师范读古文:

夫/千里之远,不足/以/举其大;千仞/之/高,不足/以/极其深。禹之时/十年九潦,而/水/弗为加益;汤之时/八年九旱,而/崖/不加损。夫/不为/顷久推移,不以/多少/进退/者,此/亦/东海/之/大乐/也。

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。

跟读古文,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

五、课堂练习

1、提问:

(1)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?谁能告诉大家?

2、听写生词

3、写一写: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,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?

教学设计方案 篇4

【教学目标】

1.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,层层深入,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议论方法。

2.品味文章语言,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。

3.准确把握“读书”与“幸福”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,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。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.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。

2.品味文章语言,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。

【教学难点】

1.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。

2.引导学生提炼议论文的主旨。

【教学方法】

1.教师点拨引导,学生自主学习,归纳要点,掌握方法。

2.通过课堂交流讨论,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。

【课时安排】 二课时

一、导入

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聪慧,演算使人精密,哲理使人深刻,伦理学使人有修养,逻辑修辞使人善辩。总之,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(培根)

二、理清思路——提炼主旨

1、文章运用了怎样的结构?(总分总)

第1、5段是总说,2、3、4是分说。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“读书人是幸福人”的根本原因,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,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;能受到精神的感化与陶冶;与好书结缘使人具有崇高追求、高尚情趣,使人“向善”、“避恶”,最后再重申主旨,与开篇呼应,用“所以——”句完成因果论证。大家可以看到最后一自然段:“所以,我说,读书人是幸福人。”这个结论句,是逐层深入论述的,是中心论点,与开头呼应。通过分析文章结构,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那作者严密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?希望大家在写作文时能好好借鉴作者的结构。

2、找每个段落的中心句

3、分析中心句之间的关系,并得出文章的中心观点,感悟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。

知识——精神——行为

三、精读文章——思考质疑

1、如何理解第一段中的“浩瀚”和“丰富”?

2、作者认为读书有那两个方面的作用?

3、“知识的增广”和“精神的感化和陶冶”有何不同?哪一个更加重要?

4、阅读中,应该选择怎么样的书?为什么?

5、谈谈你现在对哪类书籍感兴趣?为什么?以后呢?

四、论证方法——学习写作

1、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(顺序能不能换?句式上有什么特点?)

2、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?有什么作用?

3、模仿第三段文字试着写一段证明中心论点的文字。

《有关教学设计方案4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